静静的小窝

记录自己的感受与收获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文言知识

词类活用

一般

  • 词性→句子中的成分→词类活用类型

  • 名词活用

    • 作谓语

      • 名词作动词
    • 作状语

      • 名词作状语
  • 形容词活用

    • 作谓语

      • 形容词作动词
    • 作主语或宾语

      • 形容词作名词
  • 动词活用

    • 作主语或宾语

      • 动词作名词

特殊

  • 使动

    • 动作由后面宾语发出
  • 意动

    • 强调主观的认识
  • 为动

    • 代替宾语如何
阅读全文 »

生活中,我们自以为是某个事件的关注者,其实,我们往往不明就里,只凑了个热闹,没过多久就忘记了,成为事件的忽视者。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此题为2018年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作文题。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避免关注许多看似热热闹闹的事件,但是不少人的关注却最终变成了忽视,这是为什么呢?
  关注有误。这些成为忽视者的人也许就没有真正关注过。他们口中的关注常常只是瞄上一两眼就随手转发,既不对信息的真实性进行确定,也不深入思考事件发生的原因。这是因为过多的信息导致人们难以分辨信息真假,不少人选择跟随大众,放弃思考,被动接受。同时,网络上还泛滥着大量的无必要关注的娱乐事件,这让人们在遇到严肃事件时难以找回丢失的关注、思考能力。这样,关于事件的记忆只能成为短时记忆,很快就会消失,成为忽视者。
  共情有失。他们成为忽视者,根本的原因是民众共情能力的下降。不少物欲主义的接受者逐渐将金钱视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情感变得麻木起来,只在意自己,而不在意外部世界中千千万万的“我”。怎么能指望那些看淡亲情、友情的人真正在意千里之外的事件相关者呢?这些将金钱视为一切的人是自私的,他们仅仅从利己的角度参与事件。那些本应被真正关注的被投入情感的事件只是他们口中用于炫耀的谈资。这些对灾难中的受害者只是机械地敲着键盘哀悼的看客们怎么能真正关注事件呢?
  看客心态的关注不能成为真正的关注。这样的关注绝不可能深挖事件,找到事件背后的原因,解决事件背后存在的问题。庄子曾说:“以有涯随无涯,殆矣”。同样,在对事件的关注的角度上,关注所有事件也是不可行的。我们应该以事件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大小为依据,对事件分层级,抓住主要矛盾,关注那些重要的事,而忽视那些次要的事。
  做一个真正的关注者,我们对事件的关注就不应是凑热闹式的不走心的浏览与从众,不应是对于信息不假思索的接受并以信息的广为豪,而应是向深处挖掘,投入情感,从多角度获取事件信息,认真独立思考、研究,将针对这一事件的短时记忆转变为持久记忆。同时,传统媒体工作者应保持本心,保证作品的质量,并且政府及社交媒体平台也应当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和监督,阻止不实信息和过度娱乐化信息的传播,传播能让民众恢复缺失的共情能力的信息。
  真正的关注不应是随意的一瞥,而应对事件做感性与理性并存的思考,真正参与事件,让自己不成为加缪笔下的浑浑噩噩过完一生的局外人。那么,为什么我们不行动起来,做一个真正的关注者呢?

阅读全文 »

  偶然想到1century=10decades=100years,又感觉中文里好像没有对应decade的单位,强行翻译就好像是十十年=一百年,但是想想乘法口诀表好像的确是十十一百,没有问题。这么说其实乘法口诀表“七九六十三”实际上是定义了两个新单位“九”和“六十三”吗?

  另,在纠结decade需不需要加s时看到了一个奇怪的问答。这就去和数学老师对线。网址:http://ask.koolearn.com/topic/show/412202.page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更新内容:
    2020-02-16 加入网址http://ask.koolearn.com/topic/show/412202.page

阅读全文 »

衡量一个人是否高贵,虽然有人看重他物质财富的多寡,但重要的还是看他精神境界的高低。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物质财富的富饶与精神境界的丰裕是许多人追求的,在衡量一个人高贵与否时,我们常常也从这两方面入手,可是有些人却只注重前者,没有意识到高的精神境界对一个高贵的人更重要,这是因为高贵不但包括在物质的拥有,而且包括其精神上的高,拥有自由的灵魂。
  当一个人变得高贵后,就不会变得平庸,但物质财富的多寡只是暂时的,并不能保证永远拥有。以短暂的物质财富评判个人的永恒的高贵显然是不合适的。
  只追求物质上的多意味着其丧失了自由,被物质所奴役。一个人物质财富的多少不仅仅由个人的努力决定,还受外部环境的限制。只追求物质的丰富的人或最终失去自己仅有的物质,一无所有,或为了获取物质而违背自己意愿,丧失了自由,为了高贵而努力获取更多的物质,越来越禁锢自己的灵魂。不为五斗米折腰是因为一次的折腰不是结束,而是一次又一次的选择的开始,只追求物质而不追去灵魂,便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选择中折磨,逐渐失去了自由的灵魂。
  精神之高既能让你在物质丰富时不被物欲迷眼,拥有心灵的自由,也能让你在物质较少时保持精神的丰富,而非那些只知物质者一无所有。
  追求精神的人不会被物质所奴役,拥有着自由。当一个人追求心灵的境界而不过分执着于物质,他就不会在做事时只在物质层面计算得失,而是在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都进行计算,不同于那些只计较物质而忽略精神的丧失灵魂自由的人,将精神考虑的人不会因小小的物质收获而放弃灵魂。
  精神之高不仅能让人在物质诱惑前拥有自由,还能在物质不足之时保持自我。不同于在丧失物质时会一无所措的只追求易失的物质的人,追求精神境界的人能从容淡定地面对物质的窘迫,并用精神上的丰裕对抗物质的窘迫,将高贵成为永恒的。
  从古至今,从来不缺少那些只追求物质享受而无精神追求的人。那些贪图眼前小利毫无道德操守,全然不在意精神的人给这个国家和社会带来了许多灾难,我们应当从这些人身上吸取教训,在追求高贵时重视精神而非只看重物质。

阅读全文 »

在学校里自愿写的一首诗。

A C 自动机
反证证贪心
十月 C P P
载一已过矣

阅读全文 »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作文。
荷兰一工作室,利用太阳能创建了一条在黑暗中发光的自行车道,灵感来自梵高的“繁星闪烁的夜晚”。这条路白天吸收太阳能,晚上自己发光发亮。
根据上述材料,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要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此题为2019年上海市杨浦区高三一模作文题。

  荷兰的一家工作室从梵高的画繁星闪烁的夜晚中得到灵感,建造了一条自行车道,借助白天吸收的太阳能,在夜晚发光,让骑行者可以在夜晚骑行的同时感受到梵高画作的的美感。这体现了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即科学技术成果的出现离不开艺术。
  艺术为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帮助。一方面艺术可以检验科学技术的成果。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因为与天文学的观测结果的不同而不断地修改,理论中的本轮越来越多,使创建之初的同心匀速圆周运动逐渐失去了简洁美。哥白尼感受到了这种美的崩塌,转而选择太阳作为旋转中心,使得太阳系的天体表达更简洁。另一方面艺术可以直接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牛顿在简洁美的推动下,将地上的力与天上的力统一,研究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科学研究离不开艺术,根本是因为这二者有共同的目标。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艺术创作,都是人的内心追求。就如福楼拜所说的: “艺术越来越科学化, 科学越来越艺术化, 两者在山 麓分手, 有朝一日, 将在山顶重逢。” 科学家通过不断的研究发现更深层次的自然规律,这是自然的美,而人类通过画作、雕塑展现的是人自己的美。这两者都是对美的不同的方向的追求,但目标是统一的。无论是科技还是艺术,都必须对人有实际意义才是有价值的。
  然艺术不是无源的。不同人眼中的艺术价值是不同的,这与不同人的思维方式与实践经验有关。艺术的创作必须来源于实践才有丰富的价值,不能闭门造车。同时,艺术的创作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颜料的不断探索使得画作能有更丰富的颜色,透视法也帮助了画家更好地绘制作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人的基本需求得到了满足,开始了对美的追求,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普通人更容易解除艺术。你不必到美术馆中欣赏梵高的画,而是可以在骑自行车时欣赏这种意境。这种感觉不仅更容易获得,也比美术馆的感受更深。
  科学技术与艺术创作难舍难分。荷兰的工作室将梵高的画与环保的理念融合,是利用艺术应用科学技术的一个例子。但许多人却没有认识到这一体两面的关系,错误地将科学与艺术割裂开,不注重科学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忽视艺术,做出的结果常常没有实际意义。这些研究既是对资金的浪费,更是对人才的浪费。

阅读全文 »

Running for Governor is a novel written by Mark Twain in 1870, which unmasks the darkness of the capitalism. I was nominated for governor of the great State of New York. I thought that I had a big advantage over others, which was good character at first. But then a lot of fake news appeared on the newspaper. I suddenly became a perjurer, a thief, a body-snatcher, a delirium tremen, a corruptionist and an embracer. The editors made up one story after another and asked me to answer these charges and thus I had no choice to give it up.
The background of the novel is that after the civil war, the Democratic Party and the Republican Party used a lot of money to attack each other in various ways. Despite the great character of me, I was so weak that I didn’t debate with those who made up fake news so that I give it up, meaning that the ugly politician would finally become the governor, which reflects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electoral system.
The part that impressed me the most is the ending, where nine little toddling children of all shades of colour and degrees of raggedness rushed on to the platform at a public meeting, clasped me around the legs and called me father, reaching the climax of the novel. I can even imagine the picture of it.
Despite the fact that it was written more than a century ago, it still has realistic significance now. What happened in the novel was what happened in the 2016 election in the United State. What were reported the most were troubled histories of Hilary and Trump instead of their plans. The idea that Russia has interfered the 2016 election and will interfere the 2020 election to let Trump to be elected has never stopped.

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