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_2019年寒假
是科学主义与科学精神矛盾吗?
读《叩响命运的门》第13章有感
在这个社会的发展中,科学第一生产力的体现越来越明显。越来越多的社会的财富的增长依赖于科技的发展,然而,在回顾科学的历史时,很多人往往将目光放在中世纪以后,却常常忽略了在这之前的科学的发展。人们常常指责一些行为违反科学精神,却很少注意到科学精神也是在变化的,而科学精神的不断变化正是在科学主义的推动下进行的。古罗马的克劳迪亚斯-盖伦通过解剖各类动物的尸体试图以此类推出人类的结构,我们当然要承认他的贡献,但同时也要指出的是,正是因为当时的宗教影响,解剖人类尸体是被严格禁止的,这导致人们无法认识到人类身体与其他生物的不同。所幸,有一些人违背了这一点,偷偷进行人体尸体解剖,终于认识到了之前盖伦的理论中的许多错误之处。有些人会说,他们违背的并非科学精神,而是宗教思想,科学精神并不认为解剖人的尸体是错误的。其实不然,科学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实践方法,在当时就表现为宗教思想。
但其实不仅科学是这样,在许多方面都是这样,人们往往受限于认知,对那些与世俗伦理向违背的事物表示反对,对于罗马帝国而言,基督教一开始违背人们的认知的,对基督教是仇恨的,但在逐渐的变化之中,基督教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国教。许多崇尚科学的人会认为处在宗教控制下的中世纪是黑暗的,但这是在我们如今的看法,当时的人们信仰基督,以《圣经》作为权威。
回望过去,如今的我们看待旧中国也是黑暗的,对待文革也常常持批判态度,这其实就是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所造成的,而科学精神就是这文化背景中的重要部分。与其说人们是在认同科学精神,不如说人们是在认同或被迫认同那些对文化有影响力的权威的看法。
牛顿与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关于微积分的争论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牛顿作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通过手段,借皇家学会之名,大肆宣扬莱布尼茨剽窃他所发明的流数法(现称微积分),由于牛顿的崇高地位,皇室排挤他,只能在不受重视的角落度过余生。而其实莱布尼茨和牛顿是各自独立发明出微积分的,他所创造的符号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在基督教成为国教之前,古罗马宗教是权威,在人们对人体结构的进一步了解前,盖伦是权威,在牛顿与莱布尼茨中,牛顿是权威……如今,许多人把所谓的科学精神当做权威,仇视,排挤那些试图挑战权威的人或行为,并给这些崇尚真理的行为一个名字,科学主义。
其实,对立的不是科学精神与科学主义,而是权威与那些挑战者。当挑战失败时,是对科学精神的违背,当挑战成功时,则科学精神发生改变。
还记得《高铁,请等一等你的人民》吗?